刘科长告诉记者,如今湛江大部分企业缺乏高薪养人理念,留不住人才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这也是湛江本地企业贴牌、定牌现象严重的根源。贴别人的品牌,为他人加工生产,别人赚了大钱,自己却只能赚小钱,勉强糊口,这种“临时搭车”的现象是最不明智也是最阻碍企业品牌发展的“绊脚石”,但在湛江这种企业却比比皆是。一些企业就算有自家品牌也不用,靠别人的品牌为别人做“嫁衣”自己赚取少量加工费。如服装、家用电器等贴牌加工业务量大,这些行业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创牌意识、严重制约了商标发展战略。
品牌维护不够 众多知名商标消亡
要提上世纪湛江最出名的品牌,稍微对湛江企业发展有了解的人都会想到“三星”与“半球”。这两个湛江人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是湛江历史上两个名副其实的“一线品牌”。但如今,我们却看不到“三星”这个知名品牌的辉煌了。
当时,“三星”有123件注册商标,由于注册商标有效期是10年,应提前6个月申请续展,由于缺乏重视,“三星”的所有注册商标已过期。而“半球”的106件注册商标中目前直接使用于商品上的只有10多件,其余几十件商标都在闲置“睡大觉”。
由于企业在品牌维护方面下的功夫不够,诸多知名品牌最终落得寥寥沉寂的命运。
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知名品牌广海鸡。1999年,湛江市广海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水海为自家的鸡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的“广海”牌商标正式获得批准;2001年,广海鸡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湛江十大名菜”等殊荣,但由于企业经营者内部发生矛盾,无暇去维护这一知名品牌,这家闻名广东省的企业最终还是以消亡结束其辉煌一时的命运。
任重道远 企业品牌商标建设再起航
本市的企业品牌商标建设面临着如此多的荆棘,其突破之路该何去何从?事实上,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也看到了制约湛江品牌建设的不利因素,并开始制定一系列措施,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创品牌的空间。
自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湛江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奖励措施》、《湛江市商标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湛江市开展农(海)产品商标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我市商标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帮扶企业打造品牌,切实保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刘应金科长告诉记者,作为职能部门,市工商局着力培育了一批家用电器、农(海)产品,医药等著名品牌,我市商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到2010年12月,全市拥有注册商标1696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80件。今年正着手推荐一批著名商标,目前也还有7家企业正在申请认定国家驰名商标。
“仅靠工商部门单一地推动创立自己品牌有些难度,市政府应将其提上工作日程,大力支持企业争创品牌。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要共同面对存在的品牌商标建设问题,构建一个良好的创品牌的空间,才能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以及竞争力,才能使其屹立于本地,立足于国内外。” 刘应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