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
“规定餐”湛江比深圳多花10蚊
在本次调查中,记者拟定一家三口的一日三餐菜单菜谱,确定所需食材的量,在六地随机选取的一家农贸市场采购所需食材,不考虑米油盐等配料的价格,计算当地一日三餐的成本。
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和湛江分别以65.6元和75.4元的成本夺下“最便”和“最贵”称号。从总价来看,同样的三餐成本,湛江比深圳贵9.8元,而从去年CPI涨幅来看,深圳物价涨价幅度远远高于湛江。业内人士认为,出现CPI与实际菜价“背道而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CPI内的“衣住行”种类对该数值的影响超越了菜价的影响。
对比深圳和湛江的采购清单,记者发现两地菜品价格相差最大的是鱼,一条1.5斤的鱼两地相差约6.5元,成为拉开成本差距的罪魁祸首,而湛江的五花肉、龙骨则比深圳便宜。素菜方面,除了土豆,湛江的蔬菜价格全部比深圳要高,其中白萝卜最离谱,湛江价格比深圳要高4倍。
除此之外,珠海、佛山、汕头、韶关四个城市中,佛山的总价最高,为72.9元,韶关最低,同一菜谱花费67元,与最低的深圳接近。
综合分析:
深圳购买力最强 湛江“包尾”
根据体验,记者选用“一日三餐”指数来表现在各地不同的工资水平下,直观地反映当地购买力的大小。
深圳购买力最强
计算结果显示,六地购买力水平从强至弱分别为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汕头、湛江,这一排名与此前的成本价格排名有所不同。
其中,深圳不负众望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城市,在假定每天菜谱相同的前提下,该地月均工资可以负担一家三口共75天的伙食费,而最低的城市湛江,则仅可购买到37.5个“一日三餐”,差距明显。
另外,佛山在此轮评比中成功“逆袭”,虽然预计菜谱花费成本最高,但剔除收入因素外,购买力排位挤入前三,位居第三。
湛江对菜价变动最敏感
记者以一日伙食费成本除以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得出各地的占比数值,这一比值实际等于一日三餐指数的反比,排序与购买力排序相反。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湛江、汕头、韶关、佛山、珠海、深圳。这一结果表明,虽然深圳的生活成本一向高于其他城市,但伙食费占收入的比重反而是六个城市中最低的,湛江比重最大。这意味着,深圳市民的各类生活成本中,菜价的占比相对最小,菜价对深圳市民的影响比其他城市弱,即深圳市民对菜价涨跌的敏感度最低。而湛江市民则对菜价的变动敏感度最高,也就是说他们对于菜价波动的感知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