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港30万吨级(兼顾40万吨级)散货码头。湛江港供图
改写“北钢南运”格局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南北分布不均衡,长江沿线及以北地区生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南方地区钢铁供应不足,大量由北方调入。数据显示,2014年华南地区港口进港钢材4920万吨,约占区域钢材消费量的50%。
基于此,国家《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钢铁精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问题。
得益于城镇化推进、建筑业稳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等因素,未来我国钢铁产业仍有望继续高位运行。
同时,受钢铁产业发展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我国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量也由2000年的6981万吨增长至2014年10亿吨。
钢铁产业的增长,将带动矿石需求总量的增长。目前,铁矿石是仅次于集装箱、煤炭的第三大货类,2014年沿海港口铁矿石吞吐量15.3亿吨,以外贸进口为主。
湛江港准备好了吗?
不受潮汐影响,24小时都可停靠30万吨级巨轮,这是湛江港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4年,湛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其中完成铁矿石吞吐量2973万吨,同比增长36.2%;今年1-7月,湛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亿吨,同比增长9.0%,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预计今年铁矿石的吞吐量将达到3900万吨,同比增长31.2%。
同时,去年湛江港外贸矿石接卸量为2375万吨,占腹地(西南地区、湖南、广东)外贸进口矿石总进口量8037万吨的30%,是华南、西南地区的第一大外贸矿石接卸港。
未来,淡水河谷每年约2亿吨铁矿石出口中国;湛江港腹地各钢厂出于对矿石品位及成本要求,需要经大型船舶运输到中国混合配比,预计腹地钢厂在湛江港配矿年需求达1000万吨以上。湛江港具备配矿分销能力,并可帮助矿山、钢厂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目前,湛江港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可以接卸40万吨船型的港口,是中国南方铁矿石接卸条件最好的港口。在铁路、矿山的支持下,采用大船运输可为客户大幅降低综合运费。预计经铁路疏运的铁矿石进口量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港口后方多条铁路通道通达几乎西南地区所有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120公里、装卸作业线55条、定量装火车系统4套、装车能力约2500辆。
2015年7月19日,“南海”轮在霞山散货码头开启保税铁矿石转水出口马来西亚业务,首次将经东南亚过驳转口模式转移到国内港口开展,为南中国港口第一家。
湛江港现有铁矿石堆场总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能力超过1500万吨;2016年3月,将增加堆场面积35万平方米,堆场规模达77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货物可达8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