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要有走出去的能量
当前的艺术理论界把粤剧、潮剧、汉剧和雷剧作为广东省的四大剧种。其中,雷剧因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被广东省作为填补空白的一个剧种进行关注,《岭南圣母》则是雷剧有史以来获得最多生产扶持资金的一部精品剧目。
2014年11月,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携《岭南圣母》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然后更是一路凯歌——
2015年6月,在广东省第八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中,夺下5金3银1铜;
2015年10月上旬,受邀首次到香港参加演出;
2015年10月中旬,挥师北上,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
“一台戏要走出去,须具备走出去的能量。”梅晓说,当初他选《岭南圣母》这个剧目,看中了三点:
首先,《岭南圣母》内容上属于本土题材。冼夫人是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在粤西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该剧摒弃了以往此类题材仅从一事入手、刻意拔高、片面解读的创作模式,从一个全新角度走近历史,走近人物,展示其被历史推至高位后,不得不为保一方安宁而割舍真情、忍辱负重、可歌可泣的悲壮人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女强人侍三朝需要大智慧,要有超常的付出,从这个角度讲,它就不属于小文化,而是属于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有价值的文化人,从选材的角度它具备了走向全国的空间。
其次,《岭南圣母》戏切入时代精神。这部戏讲忠和义,讲究君为轻、民为重的人本思想,冼夫人为了老百姓、为了国家统一大义凛然的精神,也正是这个时代最想呼唤的文化精神,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与当前时代需要扩大道德教育回归相吻合。
再次,雷剧在中国戏剧中独树一帜,它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通过它走出省、走向全国,就能让全国的人认识湛江文化的价值。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岭南风情,感受岭南人的包容。“《岭南圣母》从选材到剧本的呈现,符合了历史、现实,包括现在文化需要的那种回归,具备了走出去的能量和基础,现在关键就是把它挖出来,做出来。”
“戏剧要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雷剧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剧种发展中都有它发展的社会地位,有社会地位就有剧种,有剧种就能发展新的人才,能构成人才发展整体的强势。”梅晓举例说,比如山歌剧在全省地方戏剧当中是最晚形成的一个剧种,发展的基础相对来来说也最弱,但他们却能紧抓品牌,连续四年在广东省做了四台大戏,都拿了金奖——第一次拿金奖时没人在乎,第二次再拿金奖就引起了社会关注,第三次再拿金奖,全省戏曲界都为之震惊,就连省领导也不得不关注,于是,从省委宣传部到政府工作报告、文化厅等的文化创作经验交流必定有梅州人。
山歌剧的例子说明:剧种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打品牌靠的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