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记者日前对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之“我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大赛一等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的湛江市第二中学(霞山校区)学生团队及其指导老师,进行了采访。
学生在海滨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
参加省青少年
环保创意大赛获多项奖
据悉,在广东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之“我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大赛公布的获奖名单中,湛江市第二中学(霞山校区)参赛的7个小组18名同学榜上有名。其中,一等奖一组共3人,且该小组还获得了最佳网络人气奖;二等奖3组共8人,同时获二等奖的贺伟翔、张雅琪还获得了最佳网络人气奖;三等奖3组共7人;指导这些同学的教师蔡珊珊、张翠老师也都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湛江市第二中学(霞山校区)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奖。
张翠老师谈起获一等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的初二年级学生范智恒、林子凯、梁卓标时,由衷点赞。由于对生物学的喜欢,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对探索大自然的热爱,这三名学生小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指导老师张翠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报名、备战和参赛。
他们自豪地分享道:“我们三个都对生物很感兴趣,也想借参赛机会了解更多生物学的有关知识。我们在海滨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用纸笔记录观察到各种植物的数量及其形态,从中发现了很多自己从前没见过的植物,感到非常惊喜!”“记得当时我们看到了一棵乔木,单看外形难以辨别这是‘见血封喉’还是高山榕,于是我们回家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比对,仔细观察二者的区别,同时还咨询了张翠老师,最后才确定那是高山榕。从提出疑问到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实践检验课内所学,刨根问底探求植物类别,这个过程是很有成就感的!”
梁卓标还补充道:“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鼠妇这种昆虫的有关知识。在户外开展调查活动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判断出遇见的虫子正是鼠妇。将课内所学应用到课外生活,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在调查探索中深化对大自然的认识,在观察自然中发现生物多样性的神奇之处,在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领悟生物学的趣味,这堂“室外生物课”无疑是意义深远的。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生物样品。
做足赛前准备
深入实地调查
据悉,此前张翠老师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类的知识性竞赛,但参加以环保和生物多样性为主题、以调查报告为表现形式的活动,还是头一遭。毕竟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平时讲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所以,赛前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了解赛制到扩充知识储备都下足了功夫。
“一方面通过和蔡珊珊等生物组其他老师一起讨论、交流,另一方面自己也去查了很多相关方面的资料了解比赛的流程、内容,到网上搜索历年全省参赛作品作为参考。有了一定准备之后,再去动员学生参加。”张翠老师表示。
“有些植物可能是同一个属、同一个科的,长得比较相似。现场拍摄下来之后,识图功能会根据相似度的高低,列出一些相似的生物种类以供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们把图片保存下来,通过专业的生物分类方面文献,对照生物主要特征来确定其种类。
为了让学生们顺利撰写调查报告,张翠、蔡珊珊老师对学生们提前进行了写作培训。三位同学分工明确:查资料的工作主要由梁卓标负责,他后来还回到实地调查点复查一次,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林子凯负责写感悟心得;范智恒则负责调查报告的总结。但在撰写和修改的过程中,他们也互帮互助、互提建议、共同进步。学生们参考老师提出的建议,修改数次才最终定稿。“此次他们三人的作品获得省一等奖,原因在于材料收集详尽、撰写报告名目清晰,调查结果分析深入且独特。”张翠老师总结道。
鼓励支持中小学生
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要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赛,进一步唤醒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老家在山东的张翠,2004年到广东医科大学读研究生,初到湛江时港城的美丽和环境干净整洁在她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之后她选择留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记忆深刻的是,我刚到湛江时穿的一双运动鞋,两周过去了,那双鞋上还是没什么灰尘。”
张翠老师她对于湛江要建设“红树林之城”非常赞成,她说,霞山观海长廊那片红树林更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希望湛江能保护好红树林这一特色资源,为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出更大的贡献。
“借参赛机会,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湛江在生态环保方面所作的努力,也能让学生在巩固书本知识的同时积累课外知识、打开眼界,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我也获益匪浅,学习到很多东西,视野得到开拓,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发展、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张翠老师表示,相关活动,以后还会积极参加,“希望我市继续鼓励支持中小学生参与课外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共建美丽湛江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