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祛湿升阳动起来

©原创 2023-02-20 22:34 湛江云媒  

刚刚过去的“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遇到潮湿、雨雾缠绕的天气,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顺时祛湿。

据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郑水立副主任医师介绍,正如顾靖远 《顾氏医镜》所言:“若由脾湿不能运化,积滞生痰,或因酒醪(láo)厚味生痰,浓厚胶固,甚至流于经络及皮里膜外,种种怪症,皆痰之所为。”

郑水立介绍,关于“痰”,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理解可以咳吐或呕吐而出的“痰”。实际上,还有无形之“痰”,多以“怪病”的形式呈现。比如一些说不清原因的头晕目眩症状,又比如我们体检报告常见的血三脂过高、脂肪肝、脂肪瘤,现代女性高发的乳腺增生,或者是医学影像学检查到的囊肿、甲状腺结节、良性肿瘤等,中医也将它们归属在“痰”的范畴。因此,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常会听说“百病多由痰作祟”。而现代人饮食丰富、多静少动、日晒不足的生活方法,营养易过剩就难以代谢,加上水湿长期停滞,就易内生“痰浊”。

郑水立介绍,《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那么,如何借春季阳气生发“发陈”之势,顺时把体内痰湿趁机清理出去呢?重点是“阳气”!

郑水立介绍,针对阳虚怕冷的“痰湿”问题,我们可多用陈皮。每次取3克来泡水、泡茶,煲粥、煲汤都放些陈皮煮来吃,都能起到春季化寒痰、排痰湿的功效。通过艾灸、热敷、泡脚,都是补肾阳不错的选择。当然,食忌也很重要。不建议吃雪糕、冰冻饮料这类的生冷寒凉的食物,对于海鲜、甜食也要少吃,避免生痰湿。

郑水立在此给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1、四神汤(四神粥)

材料:薏苡仁30g、山药100g,莲子30g,芡实20g,茯苓10g,可搭配适量肉类(猪骨、牛肉、鸡肉等食材)500g,生姜三片,料酒15ml。

做法:将洗干净的莲子、薏苡仁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然后把食材放进锅中加水烧开,直到煮得软烂为止。可煲汤、煮粥,或者单纯取山药、莲子、薏苡仁、茯苓做糕点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降燥

2、紫苏粥

材料:新鲜紫苏叶5克,生姜3大片,大米1两,红糖或黄糖适量。(2人份)

做法:大米、生姜加适量清水煮至粥成,加入苏叶煮5分钟,加入少许糖煮融化即可,去渣饮粥水。郑水立医师提醒,糖尿病患者食用可不放调味品,原味食用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止呕,天气乍暖还寒时,可用于防治风寒感冒。

3、山药红枣桂圆汤

材料:红枣8粒,山药100克,桂圆肉若干,可搭配适量肉类(猪骨、牛肉、鸡肉等食材)500g,生姜三片,料酒15ml。

做法: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然后把食材一起放进锅中加水烧开,直到煮得软烂为止。

功效:益气养血,补益心脾。适合失眠,疲倦乏力,少气懒言之心脾气血两虚者;

4、猪横脷淮山芡实汤

材料: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陈皮1/6个,鸡内金5克,淮山30克,芡实15克,猪横脷1条,蜜枣2枚,生姜3片,盐适量。(2人份)

做法:猪横脷洗净切片,先飞水,干淮山、芡实稍浸泡,上料加适量清水同煲1小时左右,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胃,消积滞。老少咸宜,尤其适用于小儿,可开胃助消化。

5、乌杞猪肝汤

材料:制首乌10克,猪肝200克,枸杞5克,生姜2片,盐适量。

做法:猪肝洗净切块,先用油盐稍腌制,制首乌洗净,生姜切片。猪肝先在锅内略炒,与以上食材加入适量清水同煲半小时到45分钟,以盐调味。

功效: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补而不滞,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视物疲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郑水立提醒,由于动物内脏含较多胆固醇、嘌呤,因此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石症人群慎食此汤。

6、银耳莲子桂圆糖水

做法:先将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汤锅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开,放入红枣,转小火续煮30分钟。放入莲子和银耳续煮30分钟,再加入桂圆肉,喜欢甜食的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至溶解,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如果买的是干品莲子,须先泡水两小时后再煮,才容易煮得软熟。糖尿病患者食用可不放调味品。

功效:润燥健脾,清心安神。

作者:文/记者文秋华 通讯员 林颖
编辑:陈广灏
值班主任:何杰

刚刚过去的“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春季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在这雨水的长期“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感到黏腻、不舒服,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遇到潮湿、雨雾缠绕的天气,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顺时祛湿。

据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郑水立副主任医师介绍,正如顾靖远 《顾氏医镜》所言:“若由脾湿不能运化,积滞生痰,或因酒醪(láo)厚味生痰,浓厚胶固,甚至流于经络及皮里膜外,种种怪症,皆痰之所为。”

郑水立介绍,关于“痰”,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理解可以咳吐或呕吐而出的“痰”。实际上,还有无形之“痰”,多以“怪病”的形式呈现。比如一些说不清原因的头晕目眩症状,又比如我们体检报告常见的血三脂过高、脂肪肝、脂肪瘤,现代女性高发的乳腺增生,或者是医学影像学检查到的囊肿、甲状腺结节、良性肿瘤等,中医也将它们归属在“痰”的范畴。因此,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常会听说“百病多由痰作祟”。而现代人饮食丰富、多静少动、日晒不足的生活方法,营养易过剩就难以代谢,加上水湿长期停滞,就易内生“痰浊”。

郑水立介绍,《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那么,如何借春季阳气生发“发陈”之势,顺时把体内痰湿趁机清理出去呢?重点是“阳气”!

郑水立介绍,针对阳虚怕冷的“痰湿”问题,我们可多用陈皮。每次取3克来泡水、泡茶,煲粥、煲汤都放些陈皮煮来吃,都能起到春季化寒痰、排痰湿的功效。通过艾灸、热敷、泡脚,都是补肾阳不错的选择。当然,食忌也很重要。不建议吃雪糕、冰冻饮料这类的生冷寒凉的食物,对于海鲜、甜食也要少吃,避免生痰湿。

郑水立在此给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1、四神汤(四神粥)

材料:薏苡仁30g、山药100g,莲子30g,芡实20g,茯苓10g,可搭配适量肉类(猪骨、牛肉、鸡肉等食材)500g,生姜三片,料酒15ml。

做法:将洗干净的莲子、薏苡仁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然后把食材放进锅中加水烧开,直到煮得软烂为止。可煲汤、煮粥,或者单纯取山药、莲子、薏苡仁、茯苓做糕点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降燥

2、紫苏粥

材料:新鲜紫苏叶5克,生姜3大片,大米1两,红糖或黄糖适量。(2人份)

做法:大米、生姜加适量清水煮至粥成,加入苏叶煮5分钟,加入少许糖煮融化即可,去渣饮粥水。郑水立医师提醒,糖尿病患者食用可不放调味品,原味食用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止呕,天气乍暖还寒时,可用于防治风寒感冒。

3、山药红枣桂圆汤

材料:红枣8粒,山药100克,桂圆肉若干,可搭配适量肉类(猪骨、牛肉、鸡肉等食材)500g,生姜三片,料酒15ml。

做法: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然后把食材一起放进锅中加水烧开,直到煮得软烂为止。

功效:益气养血,补益心脾。适合失眠,疲倦乏力,少气懒言之心脾气血两虚者;

4、猪横脷淮山芡实汤

材料: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陈皮1/6个,鸡内金5克,淮山30克,芡实15克,猪横脷1条,蜜枣2枚,生姜3片,盐适量。(2人份)

做法:猪横脷洗净切片,先飞水,干淮山、芡实稍浸泡,上料加适量清水同煲1小时左右,以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胃,消积滞。老少咸宜,尤其适用于小儿,可开胃助消化。

5、乌杞猪肝汤

材料:制首乌10克,猪肝200克,枸杞5克,生姜2片,盐适量。

做法:猪肝洗净切块,先用油盐稍腌制,制首乌洗净,生姜切片。猪肝先在锅内略炒,与以上食材加入适量清水同煲半小时到45分钟,以盐调味。

功效: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补而不滞,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视物疲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郑水立提醒,由于动物内脏含较多胆固醇、嘌呤,因此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石症人群慎食此汤。

6、银耳莲子桂圆糖水

做法:先将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汤锅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开,放入红枣,转小火续煮30分钟。放入莲子和银耳续煮30分钟,再加入桂圆肉,喜欢甜食的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至溶解,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如果买的是干品莲子,须先泡水两小时后再煮,才容易煮得软熟。糖尿病患者食用可不放调味品。

功效:润燥健脾,清心安神。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