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宰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酿甜酒……”这是流传在家乡的一首年俗民谣。爸爸在讲故事的时候,就提到过这首民谣,讲到了他小时候打糍粑的故事,我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过年的时候,我终于亲自体验啦!
打糍粑的那天,我和弟弟早早地就起床了,喜滋滋地看着奶奶蒸糯米、洗石臼、洗粑锤……糯米饭蒸熟之后,院子里聚集了很多人,伯爷爷一家、叔爷爷一家、姑父姑姑、周围的邻居都来了。爷爷说,近年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过年时回来得又晚,院子里很久没有打过糍粑了,所以把大家都叫来尝尝。随着奶奶把香喷喷的糯米饭倒入石臼中,两个力气大的年轻人举起粑锤打起糍粑来,他们边打边转圈,嘴里还不断发出“嘿哟,嘿哟”的声音,很有意思。大家在旁边看着笑着,我和弟弟蹦着跳着,好不热闹。在我的坚持下,爸爸也带着我一起抡着粑锤,在石臼里面打了好几下。粑锤很重,爸爸说,我还要快快长大,力气要更大些。等一粒一粒的糯米饭打黏糊后,我学着大人捏糍粑的样子,从石臼里抓出一个小糍粑团,在准备好的白砂糖里滚了一圈,放到嘴巴里面,糍粑好甜好糯真好吃呀!我赶紧捏了几个分享给爸爸妈妈吃,大家吃得很尽兴。爸爸还把我和弟弟抱上桌子压糍粑,我和弟弟在桌子上蹦蹦跳跳得好开心呀!糍粑也因为我们的重量被压扁了,风干之后能存放很久呢!
我听爸爸和妈妈聊天时说,打糍粑的时候周围的亲戚邻居都来了,感觉家乡的打糍粑已经由一种单纯的打糍粑,变成了一种与大家联络感情的方式了,有一种过年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石臼里装的不仅仅是糍粑,它里面还装着浓浓的年味。
老师点评:
文章的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情感丰富而真实,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读来津津有味。
(指导教师:陈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