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外婆的寒露谚语

2025-10-09 09:55 湛江晚报  

寒露的晨雾又漫进了老院,竹席上摊着的玉米粒在雾里泛着浅黄,我拿起那把磨得光滑的竹耙,学着外婆从前的样子把玉米粒拨匀,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句熟悉的念叨:“寒露不晒粮,来年饿断肠。”风卷起衣角,带着秋日的寒凉,我才猛然惊醒,外婆已经离开我3年了,可她的声音、她的模样,还有那些刻在时光里的寒露谚语,却从未走远。

外婆没读过书,一辈子守着乡下的小院和几亩薄田,却把二十四节气的谚语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寒露前后,她总爱一边忙活,一边把那些老话挂在嘴边,像是在跟土地对话,也像是在给我讲故事。小时候,我总爱黏着她,不管她是在晒粮、腌菜,还是在菜地里松土,我都要跟在身后,扯着她的衣角问:“外婆,这句老话是啥意思呀?”她从不嫌我烦,用粗糙的手轻轻摸我的头,然后慢慢解释,声音里满是温柔。

记得有一年寒露,我贪凉穿着单鞋就往外跑,外婆急忙从屋里追出来,手里拿着一双厚棉袜,皱着眉说:“‘寒露脚不露’,这节气寒气都往骨头里钻,不穿暖点,开春要腿疼的。”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帮我把袜子穿上,掌心的老茧蹭过我的脚踝,有点糙,却格外暖。如今再想起那个画面,眼眶还是会发热,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叮嘱里,藏着她最深的牵挂。

寒露一到,外婆的院子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屋檐下挂满了红辣椒、绿豆角,窗台上摆着一排排腌菜坛,都是她为冬天做的准备。“‘寒露腌菜,霜降腌肉’,这节气的菜最鲜,腌出来的味道才正。”她腌菜的时候格外认真,芥菜要洗得干干净净,切得大小均匀,一层菜一层盐,每一步都不含糊,最后还要用一块青石板压在上面。现在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腌菜,可不管怎么试,都少了点当年的味道,或许少的,是外婆在身边的那份安心。

外婆对土地格外虔诚,总说庄稼人要跟着节气走,谚语就是土地的“悄悄话”。有一次寒露,我看到她在菜地里松土,便问她:“外婆,庄稼都收完了,怎么还忙呀?”她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地里刚播下的麦种说:“‘寒露种麦正当时’,现在把种子种下去,等开春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麦苗了。”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丰收的景象。后来我才明白,外婆守着的不只是几亩田,更是对生活的希望,而那些谚语,就是她与土地之间最默契的约定。

外婆走后的第一个寒露,我回到老院,看到她留下的那些竹耙、腌菜坛,还有她亲手种的桂花树,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学着她的样子晒粮、腌菜,耳边不断响起她的谚语,好像她从未离开。去年寒露,我在城里的超市看到卖花椒的,想起外婆说的“寒露到,摘花椒”,便买了些回家,就像外婆还在身边一样。

外婆的寒露谚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和最真挚的爱。它们就像寒露时节的晨露,滋养着我的成长,也成了我思念外婆的寄托。如今每到寒露,我都会想起老院、想起外婆,想起那些温暖的过往。我知道,外婆虽然不在了,但她的爱、她的叮嘱,还有那些刻在时光里的谚语,会一直陪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秋天。

作者:聂顺荣
编辑:梁海飞

寒露的晨雾又漫进了老院,竹席上摊着的玉米粒在雾里泛着浅黄,我拿起那把磨得光滑的竹耙,学着外婆从前的样子把玉米粒拨匀,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句熟悉的念叨:“寒露不晒粮,来年饿断肠。”风卷起衣角,带着秋日的寒凉,我才猛然惊醒,外婆已经离开我3年了,可她的声音、她的模样,还有那些刻在时光里的寒露谚语,却从未走远。

外婆没读过书,一辈子守着乡下的小院和几亩薄田,却把二十四节气的谚语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寒露前后,她总爱一边忙活,一边把那些老话挂在嘴边,像是在跟土地对话,也像是在给我讲故事。小时候,我总爱黏着她,不管她是在晒粮、腌菜,还是在菜地里松土,我都要跟在身后,扯着她的衣角问:“外婆,这句老话是啥意思呀?”她从不嫌我烦,用粗糙的手轻轻摸我的头,然后慢慢解释,声音里满是温柔。

记得有一年寒露,我贪凉穿着单鞋就往外跑,外婆急忙从屋里追出来,手里拿着一双厚棉袜,皱着眉说:“‘寒露脚不露’,这节气寒气都往骨头里钻,不穿暖点,开春要腿疼的。”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帮我把袜子穿上,掌心的老茧蹭过我的脚踝,有点糙,却格外暖。如今再想起那个画面,眼眶还是会发热,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叮嘱里,藏着她最深的牵挂。

寒露一到,外婆的院子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屋檐下挂满了红辣椒、绿豆角,窗台上摆着一排排腌菜坛,都是她为冬天做的准备。“‘寒露腌菜,霜降腌肉’,这节气的菜最鲜,腌出来的味道才正。”她腌菜的时候格外认真,芥菜要洗得干干净净,切得大小均匀,一层菜一层盐,每一步都不含糊,最后还要用一块青石板压在上面。现在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腌菜,可不管怎么试,都少了点当年的味道,或许少的,是外婆在身边的那份安心。

外婆对土地格外虔诚,总说庄稼人要跟着节气走,谚语就是土地的“悄悄话”。有一次寒露,我看到她在菜地里松土,便问她:“外婆,庄稼都收完了,怎么还忙呀?”她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地里刚播下的麦种说:“‘寒露种麦正当时’,现在把种子种下去,等开春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麦苗了。”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丰收的景象。后来我才明白,外婆守着的不只是几亩田,更是对生活的希望,而那些谚语,就是她与土地之间最默契的约定。

外婆走后的第一个寒露,我回到老院,看到她留下的那些竹耙、腌菜坛,还有她亲手种的桂花树,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学着她的样子晒粮、腌菜,耳边不断响起她的谚语,好像她从未离开。去年寒露,我在城里的超市看到卖花椒的,想起外婆说的“寒露到,摘花椒”,便买了些回家,就像外婆还在身边一样。

外婆的寒露谚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和最真挚的爱。它们就像寒露时节的晨露,滋养着我的成长,也成了我思念外婆的寄托。如今每到寒露,我都会想起老院、想起外婆,想起那些温暖的过往。我知道,外婆虽然不在了,但她的爱、她的叮嘱,还有那些刻在时光里的谚语,会一直陪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秋天。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