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昨日在北京鉴定为水稻新品种
●盐度8.0(含盐8‰)的海水里照常发芽
●农业部专家:耐盐性“下结论为时尚早”
11月3日,陈日胜在家里的阳台前拍摄海水稻种的发芽情况。4天前播种的海水稻,在盐度不同的海水中都能正常发芽。孙昊声 摄
“鉴定结果出来了,是耐盐杂草野生稻!”
昨日下午,来自北京的一个电话,让陈日胜吃下了定心丸。打电话的是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杨庆文,国内知名野生植物鉴定专家。上月底他把两株海水稻从遂溪带回北京鉴定,分子分析鉴定为水稻新品种。
接到电话时,陈日胜正在家里观察发芽的海水稻。它们用盐度2.2至8.0的海水浇灌,只用3天就全部生根发芽,而作为对照的普通稻种还没动静。
此前,陈日胜陷入舆论漩涡中——有人怀疑,“湛江用海水种出水稻”是假新闻;遂溪有农民“举报”:海水稻就是当地的“长毛谷”(又名“海割”),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稻种,并非陈日胜发现;省内某媒体报道“陈日胜更在乎海水稻商业开发”;农业部海水稻专家考察会上,有专家对海水稻耐盐碱程度、是否为野生稻表示质疑。
对陈日胜成功试种,农业部专家持谨慎态度:海水稻芽期比较耐盐,需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才能下结论。
“看看海水稻会不会咸死”
25个小花盆里,海水稻种正长出鹅黄的芽,扎根在黑乎乎的海滩泥和海水里,盆外标记着从2.2至8.0的数字——记者昨日在陈日胜家里见到的一幕。
4天前,10月31日白天,他开着皮卡到遂溪沿海,装回两大袋海泥,还有好几桶海水。晚上21时回家后,他将海泥分在25个花盆里,接着给海水测盐度,分装在不同桶内并标记,再给花盆浇上水,撒上浸泡一天的海水稻种和普通稻种,在记事本上记录数据。
4天时间,试验成功!在含有千分之2.2到8.0盐分的海水里,海水稻照样生根发芽。而农业部海水稻专家考察会上,有专家提出,目前全球最耐盐的水稻品种也只能在3.6以内的盐度生长,对陈日胜表示海水稻可在盐度6.0的海水中生长表示怀疑。
“我就不服了,做出来给他们看!”陈日胜用试验证明了海水稻的超强耐盐性。下一步,他准备调出盐度为10的海水,“看看海水稻会不会咸死。”
此前,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建议陈日胜,先做好耐盐碱性基础研究,室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耐盐碱和不耐盐碱品种相对照,有比较,才有说服力。
“能在8.0度的海水中生长,说明海水稻耐盐性比较强,可以在我国大部分盐碱地种植。但是,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需要完成海水稻整个生命周期,还需要权威第三方通过科学正规试验,才能最终证明海水稻的耐盐性。”昨晚,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廖西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8.0的盐度意味着什么?2013年11月,我国耐盐水稻新品系“海湘030”在江苏盐城的盐滩上种植成功,其盐度为3.0,新华社报道称“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