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陈日胜在家里观察海水稻发芽情况。4天前他种下25盆海水稻,已全部生根发芽。
海水稻初步鉴定为野生稻
海水稻到底是不是野生稻?为得到答案,陈日胜请来了野生植物鉴定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杨庆文。
10月27日,杨庆文来到位于遂溪虎头坡的海水稻发源地。为了找到“野种”,陈日胜陪着他在海边寻觅,终于找到两株收割后仍长出新芽、接近野生稻特征的海水稻。28日一早,杨庆文便带着两株海水稻回北京做鉴定。
10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马国辉认为,海水稻是否为野生稻,需要进一步验证,野生稻属于新物种,如果真发现了野生稻,就等于在地球上发现一个新的物种,意义非同寻常。
陈日胜表示,即便1986年发现的是野生稻,经过28年时间选种,也基本驯化了。如今,海水稻虽然出现了常规栽培稻的特征,但恢复野生性能的能力还特别强。
昨日,陈日胜终于盼来鉴定结果。杨庆文在电话中告诉他,经过分子分析,海水稻被鉴定为“耐盐杂草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
这意味着什么?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具有栽培稻在进化中丢失的许多优异基因——1976年在江西发现的东乡野生稻,具有抗病虫害基因和极强的耐冷、耐旱基因;发现于湖南的野生稻,具有抗纹枯病的基因。这些野生稻的优良基因,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海水稻被鉴定为野生稻,将对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