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雪到 腌萝卜

2025-11-20 15:19 湛江晚报  

一日,几位好友相约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小聚。酒过三巡,服务员端上一锅热粥,一碟咸菜。咸菜是萝卜干,细细切成丁,用蒜蓉、花生油炒得金黄诱人。大家眼睛一亮,纷纷叫道:“好嘢,有菜头仔,我也要喝碗粥!”

萝卜干是什么?简而言之,便是萝卜经日晒、揉搓、盐渍而成的咸菜,朴素至极,却是佐粥下饭的上品,家乡人称之为“菜头仔”——这一朴素的称谓,体现出家乡人对它的喜爱。

这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将我拽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家。那时物资匮乏,一年到头,饭桌上几乎顿顿都少不了萝卜干。

每年小雪后,气温骤降,天气晴多,正是腌制萝卜干的黄金时节。清代扬州文人厉秀芳所著的《真州竹枝词引》有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那时候,小雪一到,腌萝卜就成了村里家家户户的一桩大事。

我们村里的妇女都会腌萝卜,而我母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手巧心细,织的毛衣邻里交口称赞,腌起萝卜来也如织毛衣一般讲究。她亲手种的萝卜细长饱满、水分充足、甜味浓郁,尤其适合腌制。我家的菜园就在屋后坡地上,一到小雪,拔出来的萝卜个个水灵如玉,宛若精雕的棒槌。

看准一连几日的晴朗天气,她便带着我们姐弟,把刚从地里拔出的萝卜摊在坡地上晾晒。母亲说,得先让太阳带走一些水分,这样切的时候萝卜片才不易断裂。晒上两三天后,原本水灵灵的萝卜逐渐失去水分,变得绵软,母亲就将它们收回来,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块,一般一个萝卜切成三四片。切好的萝卜被倒入大簸箕中,撒上盐粒。母亲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力道均匀地揉搓着雪白的萝卜片。盐粒与萝卜摩擦出细细的“沙沙”声,不过一会儿,萝卜就渐渐蔫软下来,渗出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母亲说,这就是萝卜的“生腥气”,必须挤掉。接着,她把揉好的萝卜片装进一口瓦缸,在萝卜表面压上几块干净的石头。一夜后,萝卜中的水分被压去大半,此时萝卜片拿在手里已变得柔韧而有韧性。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在门前空地支起晒架。细密的竹篾上,铺满沥干的萝卜条。晨光熹微中,雪白的萝卜条渐渐泛出暖黄色。日头渐高时,萝卜条开始收缩卷曲,褪去水汽,凝结出韧性。母亲不时翻动萝卜条,确保萝卜条每一面都能均匀地吸收阳光。不过几天工夫,水灵的萝卜便完成了蜕变,成了温润如玉、带着褶皱的金黄条干。母亲将晒好的萝卜干一层层码进陶埕,每铺一层都加盐压实。最后封好埕口,糊上黄泥。此时的萝卜干,将在黑暗中静静等待时光的酿造。

母亲腌的萝卜干脆韧适中,咸中回甘,能一直存放到第二年秋末。一小碟炒萝卜干,配一碗热腾腾的稀饭,便是寒冬清晨最舒心的享受。它还能变出许多花样:切碎后与肥肉同炒,油脂浸润之间咸香更浓;剁成细末煎鸡蛋,鲜香扑鼻最适宜待客;哪怕只是随意切上一段,也是佐粥的绝佳小菜。

我在镇上念初中时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那时学校食堂只提供蒸饭,不供应菜肴。每周日返校,我都得带上米和菜——菜总是咸萝卜干。母亲会把萝卜干切得细细的,用花生油炒得喷香,装进一个玻璃罐里。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便拔腿冲向食堂,领回自己的饭盒,拧开装萝卜干的玻璃罐,夹出十几粒香喷喷的萝卜干碎,就这样津津有味地吃起饭来。

如今超市里包装精致的萝卜干琳琅满目,口味繁多,我却再也寻不到母亲在小雪时节亲手腌制的那一味了。

时近小雪,餐馆里的萝卜干依旧咸香,却唯独少了那段被油香与温情浸润过的旧时光。最朴素的食物里,往往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作者:杜观水
编辑:梁海飞

一日,几位好友相约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小聚。酒过三巡,服务员端上一锅热粥,一碟咸菜。咸菜是萝卜干,细细切成丁,用蒜蓉、花生油炒得金黄诱人。大家眼睛一亮,纷纷叫道:“好嘢,有菜头仔,我也要喝碗粥!”

萝卜干是什么?简而言之,便是萝卜经日晒、揉搓、盐渍而成的咸菜,朴素至极,却是佐粥下饭的上品,家乡人称之为“菜头仔”——这一朴素的称谓,体现出家乡人对它的喜爱。

这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将我拽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家。那时物资匮乏,一年到头,饭桌上几乎顿顿都少不了萝卜干。

每年小雪后,气温骤降,天气晴多,正是腌制萝卜干的黄金时节。清代扬州文人厉秀芳所著的《真州竹枝词引》有载:“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那时候,小雪一到,腌萝卜就成了村里家家户户的一桩大事。

我们村里的妇女都会腌萝卜,而我母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手巧心细,织的毛衣邻里交口称赞,腌起萝卜来也如织毛衣一般讲究。她亲手种的萝卜细长饱满、水分充足、甜味浓郁,尤其适合腌制。我家的菜园就在屋后坡地上,一到小雪,拔出来的萝卜个个水灵如玉,宛若精雕的棒槌。

看准一连几日的晴朗天气,她便带着我们姐弟,把刚从地里拔出的萝卜摊在坡地上晾晒。母亲说,得先让太阳带走一些水分,这样切的时候萝卜片才不易断裂。晒上两三天后,原本水灵灵的萝卜逐渐失去水分,变得绵软,母亲就将它们收回来,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块,一般一个萝卜切成三四片。切好的萝卜被倒入大簸箕中,撒上盐粒。母亲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力道均匀地揉搓着雪白的萝卜片。盐粒与萝卜摩擦出细细的“沙沙”声,不过一会儿,萝卜就渐渐蔫软下来,渗出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母亲说,这就是萝卜的“生腥气”,必须挤掉。接着,她把揉好的萝卜片装进一口瓦缸,在萝卜表面压上几块干净的石头。一夜后,萝卜中的水分被压去大半,此时萝卜片拿在手里已变得柔韧而有韧性。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在门前空地支起晒架。细密的竹篾上,铺满沥干的萝卜条。晨光熹微中,雪白的萝卜条渐渐泛出暖黄色。日头渐高时,萝卜条开始收缩卷曲,褪去水汽,凝结出韧性。母亲不时翻动萝卜条,确保萝卜条每一面都能均匀地吸收阳光。不过几天工夫,水灵的萝卜便完成了蜕变,成了温润如玉、带着褶皱的金黄条干。母亲将晒好的萝卜干一层层码进陶埕,每铺一层都加盐压实。最后封好埕口,糊上黄泥。此时的萝卜干,将在黑暗中静静等待时光的酿造。

母亲腌的萝卜干脆韧适中,咸中回甘,能一直存放到第二年秋末。一小碟炒萝卜干,配一碗热腾腾的稀饭,便是寒冬清晨最舒心的享受。它还能变出许多花样:切碎后与肥肉同炒,油脂浸润之间咸香更浓;剁成细末煎鸡蛋,鲜香扑鼻最适宜待客;哪怕只是随意切上一段,也是佐粥的绝佳小菜。

我在镇上念初中时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那时学校食堂只提供蒸饭,不供应菜肴。每周日返校,我都得带上米和菜——菜总是咸萝卜干。母亲会把萝卜干切得细细的,用花生油炒得喷香,装进一个玻璃罐里。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便拔腿冲向食堂,领回自己的饭盒,拧开装萝卜干的玻璃罐,夹出十几粒香喷喷的萝卜干碎,就这样津津有味地吃起饭来。

如今超市里包装精致的萝卜干琳琅满目,口味繁多,我却再也寻不到母亲在小雪时节亲手腌制的那一味了。

时近小雪,餐馆里的萝卜干依旧咸香,却唯独少了那段被油香与温情浸润过的旧时光。最朴素的食物里,往往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滋味。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