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改造后的椹川大道,把更多路权分给了公交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使得电动车行驶更加畅顺。
从深圳,到广州,再到北京,自3月底以来,“北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开展电动自行车(简称“电动车”)“治乱”行动,电动车被视为交通肇事的罪魁祸首,在多地遭遇限行禁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国内一片“限电”声中,湛江这座海湾城市却显得很“另类”。近两年来,湛江电动车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每日行驶在市区的电动车接近50万辆,但交通秩序却持续好转,交通事故呈现整体下降趋势,电动车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现象与各地整治电动车的初衷似乎产生了矛盾——电动车可以和现代城市和谐共处吗?
昨日,湛江影剧院路口红绿灯设置中对电动车优先通行。
50万电动车上路行驶 湛江交通井然有序
电动车作为国内保有量巨大的个人交通工具,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
3月21日开始,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集中整治行动在深圳展开,重点区域电动车非法营运一律拘留,超标电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生产、销售企业要担责。同时,4月1日起,电动三轮车上路被查的要被拘留。
继深圳“禁摩限电”后,4月11日,北京也开始对长安街及延长线等十条道路实施电动自行车限行,并将在全市其他路段严控电动车。
而目前广州也正计划立法全城禁止电动自行车,4月1日,《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审议,这意味着广州整治多年的“五类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拼装、报废)车)正式进入立法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城市道路上无处不在的电动车存在逆行、闯灯、骑车带人、与机动车抢道等情况,似乎已经成为“危险”的代名词。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相继“限电”,一时间,电动车管理陷入“一禁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和怪圈。
但是,湛江却跳出了这个怪圈。近年来,随着摩托车逐渐退出湛江道路,电动车的数量倍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湛江市区200多万人口,现有电动车接近50万辆,几乎每4个人就有一台电动车。
近50万辆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并没有造成交通秩序混乱,2016年一季度交通事故同比减少了22%。外地人到湛江,往往对这里有序畅通的交通印象深刻,这似乎昭示着这座城市和电动车找到了和谐共处之道。湛江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