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影剧院路口对电动车实行“借道”,把机动车道往后移两个车位并改为电动车等待红绿灯的通道。刘冀城 摄
电动车事故频发引争议 湛江没有“一禁了之”
湛江是地处南海之滨的海湾城市,也是广东欠发达地区,受经济条件以及城市规模的制约,公共交通并不完善,既没有可快速通行的地铁,也缺少快速公交线路(BRT),虽然近年来加快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但电动车凭借其快捷、方便、低碳的特性,依然是广大市民出行首选。
事实上,与深圳、北京等城市一样,湛江也出现过“限电”呼声。早在2013年,由于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不少人要求“禁电限电”。
但是,几十万老百姓要靠电动车出行,能“一限了之”吗?湛江市区常住人口达到150万,加上流动人口多达200万人,而市区小汽车的保有量仅为十几万辆,公交、的士等交通工具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电动车成为老百姓最依赖的交通工具。”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吴小明说,湛江是一座老城,很多交通配套设施跟不上,随着近年来小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多,城市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如果一刀切地限制电动车上路,势必会导致小汽车数量猛增,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压力也难以承受。湛江目前构建的“海湾城市”是包括麻章、赤坎、霞山、坡头四个区的组团式布局,城市格局很大,百姓短途出行离不开电动车。
改造后的椹川大道,把更多路权分给了公交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使得电动车行驶更加畅顺。刘冀城 摄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到海口等多地学习取经,面对各地一片高涨的“限电”政策,市委市政府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决策——以管代禁!这一举措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根据交警部门统计,在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中,超标电动车占了绝大多数。因为行驶速度过快,与行人和机动车抢道等原因,超标电动车带来诸多安全隐患。2013年5月起,湛江市正式要求市区各销售点停止销售超标电动车;当年7月,正式启动了超标车上牌管理工作,初定过渡期为两年。截至2014年2月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约22万辆超标电动车实行临时登记上牌管理工作。
一方面严格加强超标电动车管理,让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我市大力开展交通整治,严厉查处包括电动车在内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违规违法行为。2014年1月,我市召开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市区交通大整治的序幕。
这是湛江历史上第一次全城动员、全民参与的交通大整治!全市多部门联手整治:加强路面执法,对电动车逆行、冲红灯、超载、不戴头盔等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罚;全市展开交通文明教育,让安全出行深入人心;优化出行条件,减少被动违章;报纸定期刊登违章车辆信息,各单位对下属人员违章进行内部谈话训诫。经过2年多持续有力的整治,市区交通秩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交通事故持续下降,电动车并没有拖“海湾城市”交通的后腿。